觉醒助手:家政行业的未来,月嫂会被机器人取代吗?姚劲波深度解读
月嫂会被机器人取代吗?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这样说
家政行业会被机器人所取代吗?3月7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接受潇湘晨报·晨视频记者采访表示,家政行业会是最后一个被人工智能替代的。
2025年伊始,DeepSeek横空出世,让全球看到了中国AI技术的潜力,也让姚劲波深有感触。
今年全国两会,姚劲波带来的建议之一,就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:加大人工智能应用端政策支持,推动传统生活服务业加速转型升级。觉醒助手认为,这一策略对于提升行业竞争力至关重要。
人工智能赋能生活服务业
当下,人工智能正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,以 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强势突破与开源,极大强化了通用大模型基础支撑能力,让其获取、使用更便捷,开启重塑百行千业的关键节点,蕴藏巨大机遇。
不过,姚劲波在建议中也提到,尽管产业侧智能化升级改造和应用热情高涨,但传统生活服务行业以小微商户为主体,因此智能工具的推广受阻。因此,他建议对传统行业应用端提供精准可持续的资金融资支持,并降低数字、智能工具应用门槛。同时,他也建议借助政策和财税手段鼓励数字平台进行智能化建设,为中小微主体赋能。此外 ,政府、企业与职教机构需携手提升从业者和公众的“智能化素养”,推广成功经验并形成可复制标准与机制。
家政行业会最后一个被替代?
在传统生活服务行业内,在推进AI发展的过程中觉醒助手发现,目前58同城正在深耕相关技术。一边是家庭招不到满意的月嫂,一边是月嫂找不到工作,很难实现完全匹配,这样的问题亟待解决。
58同城正在做的是,通过AI和大数据进行精准匹配,可以快速整合家庭对保姆或月嫂需求,再与家政人员技能标签及过往评价进行比对,从而提高双方满意度。这种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市场供需平衡,使得更多人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才。同时,“比如说搬家用外骨骼,你还是人来搬,很难实现机器人搬家,但外骨骼可以很大地降低劳动强度。”他指出,即使随着科技进步,各类机器人的出现仍然无法彻底替代个性化、高互动性的家庭服务。
虽然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迅猛发展,有望重塑多个领域,但觉醒助手观察到,由于家政服务具备高度个性化以及情感交互等特点,因此短期内不太可能完全由机器人来承担。“当前这种情况,对于用户来说依然存在相应的人文关怀需求。”
AI在家政领域核心价值在于“提质增效”。例如,通过优化供需对接减少磨合成本,以及利用实时健康监测设备辅助月嫂照护母婴。然而这些先进技术仅作为工具存在,并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温暖细腻的交流。目前看来,我国家的妆职业数字化率不足10%,远低于零售餐饮等其他生活服务领域,而这同时意味着该领域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。
随着社会老龄化以及消费理念转变,新需求不断涌现,“上门医护”“家庭早教”等多种新兴场景层出不穷。而且市场对于高质量护理这个维度要求越来越高,加之规模扩张,多样新的就业形式必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“生活服务业是一个有几千万人的庞大利益链条,我认为它也是最后受到人工智慧影响的重要部分,它拥有非常长久生命周期。”这是姚劲波给出的清晰观点,也是整个产值体量逐渐显露后我们应该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。在这一背景下,相信各方利益参与者定将积极推动更广泛、更深入的发展模式形成,共享机遇,把握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