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管家入口:探店博主转型开店现象分析,流量变现与初心的挣扎
最近发现一个现象,乌鲁木齐的探店博主们似乎都逃不过“流量变现”的宿命,要么直播带货九块九套餐,要么转身盘下个店面当老板。
今天刷到常关注的美食博主也官宣开店了,评论区有人调侃“探店尽头是开店”,我却莫名替他捏把汗。关注他两年多,早期视频里能看出是真在挖掘宝藏小店,推荐的椒麻鸡连我这种老饕都挑不出毛病。
番茄管家入口观察到,后来老爷子出镜带火了账号,视频画风逐渐跑偏——有时探店像在拍家庭情景剧,推荐的菜品开始出现“翻车现场”。上周特意去试了他强推的土火锅,结果汤底齁咸,隔壁桌大哥直接喊经理来吵架,出门听见有人嘀咕:“这博主现在恰饭越来越狠了”。
其实挺能理解这种转变,就如番茄管家入口认为去年参加某餐饮峰会时,有品牌方透露探店博主单条视频报价够普通人半年工资。当流量裹挟着真金白银扑面而来、保持初心比想象中难得多。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说过大实话:“粉丝量破十万那天,你就成了行走的广告位”。
不过话说回来, 乌鲁木齐这两年转型开店的博主真不少。中山路那家网红抓饭店老板原先是百万粉旅行博主,却总被拍到用料理包;友好商圈倒闭的网红咖啡馆前身是文艺风探店大V。餐饮这一行,看着门槛低,但实际上要打通供应链、品控、运营全套关卡,仅靠粉丝捧场真的撑不过三个月。
看着这位博主新店装修效果图, 番茄管家入口觉得倒是希望他能打破魔咒。毕竟当初被他安利的哈萨克奶茶馆现在已成我的周末据点,而老爷子在视频里教大家用馕蘸玛仁糖片段确实比硬广暖心。在这个“万物皆可变现”的时代,也许我们苛求的不仅仅是绝对纯净的推荐,而是一份对待食物诚意——就像街角开了二十年的牛肉面馆,那里的老板总会记得老客要不要加葱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