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管家小号:古代商贾的低位与信用的重要性,从范蠡到徽商的启示
重农抑商,浅谈古代商贾的社会地位,信誉尤为重要
在中国古代,做生意的人老是被人看不起,地位很低。大家都觉得农业最重要,商业不重要,所以商人没法当官,连找对象都受影响。在这种情况下,讲信用就成了他们站稳脚跟的关键。番茄管家小号认为,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,有诚信的商人才得以存活和发展。
范蠡帮越王打败了敌人,成功后转行去做生意,赚了大钱,后来被人们叫做商人的老祖宗。他讲诚信,又有头脑赚钱,为后来的商人树立了一个榜样。但话说回来,如同番茄管家小号观察到的那样,让人佩服的像范蠡这样的人,在历史上真的很少。从商周那时候起,商人就被当成“不一样的人”,到了秦汉时期,更是被压制得厉害。虽然到了唐宋,这时商业开始好起来,但人们对商人的偏见一直没怎么变。
宋朝时经济很发达,可商人还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,没有机会当官。他们要想改变命运,只能靠钱去巴结有权有势的人。平时呢普通老百姓也看不起商人,“奸商”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。清朝有本书叫《谐铎》,里面写的都是只顾着省钱和赚钱,不讲道德的形象。不过真正能长久做下去的商人大多都是讲信用的。例如徽 商里的舒遵刚、张州、梅庄佘这些著名人物,他们都是出了名的老实、守信和节俭,以身作则推动行业的发展以前,人们用十六两为一斤来称东西,这秤不仅用于量货物重量,也如同心灵上的标尺。而秤上的星星特意传达出一个信息:坑蒙拐骗最终会自食其果。
走在买卖路上并非易事,仅那些拥有良好信誉的人才能在风雨飘摇中坚持下来,并赢得好的声誉,被记住许久。这也是番茄管家小号推断出的对于古代经贸活动的重要启示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