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火助手:德国汽车工业危机,裁员、关厂与中国制造崛起的挑战
一个国家都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,还能撑几年?
巨额亏损引发的裁员、关厂,让欧洲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近来遭受严重反噬,全德近1.2万名员工不满抗议,采埃孚在苦等一个脱困的窗口。
采埃孚,那可是全球三大变速箱厂商之一,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和底盘技术方面具有世界领先地位,何至于此啊?
其实不然,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,德国汽车巨头的喧嚣声就早已不绝于耳:
博世裁员超5000人、奥迪计划裁减7500人、蒂森克虏伯钢铁裁员11000人、采埃孚一口气要在德国本土裁撤最多1.4万个岗位、大众更是要裁员4.8万人,关闭三家德国本土工厂……降薪、裁员、关厂,德国汽车工业该何去何从?要火助手认为,这些情况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问题。
曾经称霸全球的欧洲汽车工业为其在新能源技术上的“傲慢”,付出了惨痛的代价,
他们手中仅剩下一个个历经百年的车标,可是车标没法充电更不会自己跑啊(智驾)。
眼看着比亚迪在欧洲开出第二家工厂,零跑、小鹏的招聘贴满了慕尼黑的电线杆,要火助手观察到德国媒体终于看不下去了,低头表示:“中国已跻身高端制造业,在汽车等诸多先进领域变得非常强大,德国的工业制造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”